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详情

2020年上海市志愿服务工作要点
  • 信息来源:上海企业发展专家志愿服务总队
  • 发布日期:2020-05-22 16:28:48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贺信精神和关于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2020年,上海志愿服务工作将继续以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培养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和打赢新冠疫情防控阻击战相关工作,注重健全体系、增强实效,深入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更好地发挥志愿服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引领风尚的作用,推动上海志愿服务内涵化高质量发展。

一、提升志愿服务组织运行体系拓展的协同力

1.优化全市志愿服务工作体制机制。以全国《志愿服务条例》和新修改的《上海志愿服务条例》为遵循,进一步完善市文明委统一领导、市文明办牵头、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的志愿服务协调机制,以及市文明办统筹规划协调指导、市志愿者协会联络各方壮大队伍、市志愿服务公益基金会募集资金大力支持的“一体两翼”工作机制。

2.强化志愿服务枢纽组织的统筹作用。加强市志愿者协会自身建设,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强化新一届协会理事会组织领导,更好发挥引领、联合、服务、促进的职责作用。加强各级志愿者协会、市志愿者协会直属志愿服务总队、志愿者服务基地建设,促进交流互通、资源共享,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推进《上海市志愿者协会直属志愿服务总队管理办法》和《上海市志愿者服务基地管理办法》的实施,对现有的基地、总队开展评估工作。推进市市民巡访团换届工作,强化各级市民巡访团联动机制,更好发挥“巡访、调研、宣传和监督”作用,提高巡访工作能效。推动文化、科技、外企、市场监管系统志愿服务联盟深入发展,激发志愿服务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新动能。

3.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团结和凝聚各级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切实做好服务保障、业务指导、工作联动、资源共享等方面的工作,针对志愿服务组织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积极统筹社会资源,开辟政策支持、专项资助、政府购买服务、供需对接等多元化途径,推动志愿服务组织的常态长效发展。

二、提升志愿服务制度保障体系的支撑力

1.强化志愿服务法治化制度化建设。结合《上海市志愿服务条例》的修订实施,出台配套制度,落实具体措施,加大宣传力度。根据条例精神制定出台《上海市学雷锋志愿服务激励嘉许管理办法及优待标准》。进一步完善评选表彰、信用激励、资金扶持、困难资助、多重保险、礼遇优待“六位一体”的激励保障机制。

2.强化志愿服务多重保障机制。为全市志愿者提供多重意外保险保障,印发《上海市志愿者保险理赔指引》,强化社会宣传,优化志愿者保险的保障内容和理赔途径,减少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后顾之忧。针对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协同中国人寿为全市参加疫情防控的注册志愿者,提供最高赔付50万元的“守护志愿者特定保险”。发挥市志愿服务公益基金会支持作用,拓展社会化募集渠道,发挥“关爱好心人”专项基金的困难资助作用,为志愿服务组织更好开展志愿服务提供资金支持和资源保障。

3.强化志愿服务多重激励机制。将符合条件的志愿服务信息纳入市征信平台,强化信用正向激励。为志愿者提供健康体检、优先就医、心理疏导等服务保障,以及文体场馆使用、活动观演、展览观赏等礼遇项目。紧扣春运往返、疫情防控、夏季高温、重要节庆、重大赛会等重点工作时间节点,开展志愿者慰问活动。

三、提升志愿服务能力建设体系的牵引力

1.深化“互联网+志愿服务”工作模式。提升“上海志愿者网”能级,在上海市大数据资源平台建立“上海志愿者”主题库,做好文明实践志愿者登记注册、服务时长记录、信息采集发布、嘉许激励保障等管理服务工作,拓展供需对接、目标管理、项目展示、培训交流等功能,构建完善上接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横贯相关部门单位,下连社区志愿服务中心,融合联通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信息管理和综合服务平台。发挥微信、小程序、微博、抖音等平台作用,更好地服务广大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进一步提升上海志愿者网的使用便捷度和管理服务能级。

2.强化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探索志愿服务理论研究专业化阵地建设,联合上海社科院成立“上海市志愿服务研究中心”。进一步探索机制创新,不断培养志愿服务研究的新生力量,逐步形成专业化、可持续的研究梯队。聚焦基础性、前瞻性研究,积极推动上海志愿服务研究的快速发展。围绕构建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相适应的志愿服务体系、进博会保障、垃圾分类志愿服务等重点课题,研制年度《上海志愿服务发展报告》,出版《上海志愿服务发展蓝皮书(2020)》。

3.优化志愿服务专业化培训体系建设。面向基层开展培训需求调研,根据需求对接资源,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志愿服务信息化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垃圾分类和进口博览会志愿服务等重点工作,开展重点培训,针对不同群体特点和需求,开展专项培训。进一步做好《志愿心》等志愿服务培训教材的推广和使用。制作和收集专业化、高质量的志愿服务培训课件,丰富在线培训课程课件库,面向全市志愿者开展在线培训,不断完善线上线下、分层分类的培训格局。

四、提升志愿服务民生服务体系的渗透力

1.全面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贯彻落实中央文明委《关于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按照市委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推进全市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乡镇(街道)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和村(居)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三级阵地建设研制出台《上海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三级阵地评估标准体系》,明确功能定位,加强规范运作。强化资源统筹,因地制宜盘活各类现有场地设施,打通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健身体育服务等平台,促进资源整合、功能融合、协同运行。围绕学习宣传理论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创新开展文明创建、大力弘扬时代新风、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壮大志愿服务队伍等主要内容,发挥志愿服务运行机制和条块联动机制作用,广泛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强化工作保障,建立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市文明委协调指导,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负责牵头组织、督促落实,市文明委成员单位及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协同配合的全市统筹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机制,建设上海新时代文明实践综合服务平台,探索与区级融媒体中心、“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联通融通机制,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2.全面提升社区志愿服务体系能级。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整体布局,巩固社区志愿服务体系标准化评估、暗访督查、专题培训、条块联动、示范创建、调查研究等六大工作机制,加强社区志愿服务体系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相互衔接和嵌入,更好发挥志愿服务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中的机制作用。开展区和街镇两级志愿服务中心全覆盖暗访,广泛开展“创新、创优”上海市社区志愿服务示范中心创建评选活动,落实评估通报和退出机制,提升社区志愿服务体系能级。围绕教育、医疗、扶老、育幼、助残等民生领域,聚焦贫困人员、残障人士、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广泛开展惠民利民志愿服务活动,提升项目设计精细化、供需对接精准化、服务质量专业化水平,助力构建共建共享、共治善治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五、提升志愿服务文化涵育体系的感召力

1.深化上海志愿文化品牌。聚焦服务保障进博会、乡村振兴、建设美丽家园、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垃圾分类等中心工作,深化“上海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季”品牌,开展“为志愿加油”“跟着明(民)星做志愿”等系列主题实践活动。深化“进口博览会城市文明志愿服务”品牌,围绕“党员先锋行动、美丽家园行动、平安守护行动、暖心微笑行动、文明风尚行动”五大主题开展城市文明志愿服务实践行动。广泛开展垃圾分类志愿服务行动,深化“党员到社区,人人做公益”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围绕服务国家战略、服务百姓生活,实施“新时代宣讲师”项目。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组织引导各级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和广大志愿者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强化岗前培训、物资供给、服务配套、保险保障和嘉许激励。

2.发挥志愿服务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结合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和上海志愿服务先进评选,举办风采展示及表彰等活动,制作推出先进典型短视频,通过定制U盘、微信、网站、微博、抖音等渠道广泛传播先进典型的优秀事迹。联合《上海故事》推出“全国最美志愿者”专栏,联合上海新闻广播《直通990》节目推出志愿服务先进典型系列访谈节目,进一步提升先进典型的社会影响力。

3.放大各类载体平台的辐射效应。围绕志愿者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进口博览会、垃圾分类等重点工作,发挥先进典型、公众人物等引领示范作用,策划制作志愿服务系列公益广告和宣传片,利用全市各类阵地以及微信、微博等发布,掀起志愿服务宣传新高潮。继续指导各区、委、办深入社区、机关、学校等,开展各类志愿服务宣传,用好新闻媒体,移动化、智能化融媒体技术及分众化传播平台,加强志愿服务重大事件、重大典型、重大活动的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发挥各类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点的文化辐射作用和公益广告的启迪激励作用,营造人人崇尚志愿精神、人人关心支持志愿服务的良好氛围。


服务云咨询热线: 021-64225003
一网通办咨询热线:
12345
机构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