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服务详情
2020年2月,上海市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意见》表示智慧城市是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是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载体。为及时把握智慧城市发展动态,上海浦东智慧城市发展研究院将重点关注智慧城市相关政策、新闻资讯、行业动态,每周五进行整合汇总并及时推送,助力智慧城市建设不断蓬勃发展。
上海智慧城市发展动态简报
(2020年第18期)
发展动态
1、国务院印发《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
日前,国务院印发《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以下简称《若干政策》)。《若干政策》强调,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是信息产业的核心,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力量。国务院印发《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以来,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快速发展,有力支撑了国家信息化建设,促进了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若干政策》提出,为进一步优化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发展环境,深化产业国际合作,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和发展质量,制定出台财税、投融资、研究开发、进出口、人才、知识产权、市场应用、国际合作等八个方面政策措施。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鼓励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发展,大力培育集成电路领域和软件领域企业。加强集成电路和软件专业建设,加快推进集成电路一级学科设置,支持产教融合发展。严格落实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大集成电路和软件知识产权侵权违法行为惩治力度。推动产业集聚发展,规范产业市场秩序,积极开展国际合作。《若干政策》明确,凡在中国境内设立的集成电路企业和软件企业,不分所有制性质,均可按规定享受相关政策。鼓励和倡导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全球合作,积极为各类市场主体在华投资兴业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若干政策》要求,各部门、各地方要尽快制定具体配套政策,加快政策落地,确保取得实效,推动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2、5G联合创新中心成立,年底上海5G室外基站将超3万个
5G建设,上海始终走在最前列。市经济信息化委8月6日宣布,上海5G联合创新中心成立,它由上海联通、上海电信和华为提供网络和技术支持,一批行业伙伴和联盟核心成员协力打造。作为今年上海5G重大专项之一,它将加速5G产业集聚,助力上海打造协同创新生态体系。5G网络延伸加速了5G应用价值的爆发,2020年是5G加速商用的一年。市经济信息化委副主任张建明表示,上海5G联合创新中心将发力应用孵化、功能测试、场景验证及投资转化,打造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5G生态开放平台,帮助企业与前沿技术深度融合以及实现全产业链的有机协同。目前,上海正通过聚焦网络部署、产业集聚,全面打响双千兆基础设施,已先后发布5G网络设施和应用基建,5G产业发展和应用创新三年行动计划,以及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方案,加快推动5G规模部署,提升5G产业协同创新与集聚的创新发展能力。
3.今后上海社会救助金怎么发?这个监管平台上“管钱的”和“管事的”分开了
社会救助资金等各项民政资金的发放与监管,直接关系着市民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众的切身利益。8月6日从市民政局了解到,经过历时近两年的建设和试运行,“上海市民政资金内控监管平台”年内将在全市所有区推广应用,率先纳入该平台审核发放的是“城镇低保”“农村低保”等六类社会救助资金。
4、上海医院开建全国首个“5G医疗新基建”项目
患者刚踏进诊室,接诊医生的电脑屏幕上,就已显示患者在线提交的病情主诉;屏幕闪动间,结合大数据算法,初步诊断已经生成;完成诊疗后,患者不用掏出手机,即可在诊室完成“无感支付”……8月6日,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与上海移动共同宣布启动“5G医疗新基建”项目建设,这也是国内首个医疗新基建重大项目。“随着5G、云平台、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等多种技术的融合创新,终端、平台、应用等各个层面的跨专业协作,智慧医疗领域将迎来更系统、全面的发展。”市一医院副院长刘军对未来的5G智慧医疗应用场景作了展望:相隔万里的手术室,两地医护却能如同面对面一般对患者的病灶三维图像进行讨论分析;大到磁共振设备,小到手持式PDA,院内各类医疗设备从采购到报废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都由一个云平台实时掌握……
5、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步伐加快,首个大型智能制造产业区年底开建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建设步伐正在加快。示范区首个大型智能制造产业区——“长三角绿色智能制造产业区”8月4日正式落地,总投资约260亿元,总建筑面积130万平方米。长三角绿色智能制造产业区位于苏州市吴江区汾湖高新技术开发区,由绿地控股、中车城市交通有限公司、苏州市吴江区人民政府及江苏省汾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共同打造,计划通过综合开发、资源导入,对汾湖产业和空间进行转型升级。
6、宣城科创中心落户上海松江,打造协同创新中心,这与传统科创飞地有何区别?
8月5日,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成员城市安徽省宣城市与上海市松江区共同推动下,G60科创走廊宣城(上海)科创中心、人才大厦项目落户临港松江科技城。该项目依托上海高端人才和科研机构集聚优势,发挥宣城产业特色鲜明、要素联系紧密优势,将进一步加速内循环、深化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融合。松江区科创发展办相关负责人表示,相比传统要素单向流通的科创飞地,G60产业协同创新中心集产业孵化、协同攻关、成果转化等功能为一体,更好实现了“做大蛋糕”、“两地双赢”的目标。据悉,自2020年4月27日浙江金华首个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签约落户松江以来,该合作模式获得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内各城市广泛认可,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浙江科创基地也于近期签约落地松江洞泾。此外,安徽芜湖等地合作项目均在紧锣密鼓推进中。
7、“智能泊车”在临港地面泊车场测试,地下封闭测试场景即将建成,市民可预约实地体验
开车到公司、商场里的停车场,往往找车位、停车要耗时很久,这时是不是很想找一个免费又智能的代客泊车?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智能网联车进入智能车库后,就能实现“一键无忧泊车”。据悉,长三角首个无人驾驶汽车地下封闭测试场景即将在临港南桥智行生态谷建成,作为奉贤“未来空间”的技术创新承载区,这里还将建成由园区道路、城市道路组成的奉贤区自动驾驶汽车开放测试示范区,为长三角乃至全国的无人驾驶技术发展提供更丰富的道路场景和路况采集数据。
8、5G信号优质覆盖,“人工智能”柜台自动办理业务,杨浦这样培育在线新经济
疫情期间,在线新经济加速发展。在杨浦,创新企业和创新空间集聚,是发展在线新经济的基础和优势。市政府出台《上海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和《上海市促进在线新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之后,8月5日,《杨浦区积极发力数字新基建培育在线新经济打造发展新高地的行动计划》正式发布,提出建设杨浦滨江在线新经济生态园,努力成为全国在线新经济产业集聚发展、数字经济提质增速的试验场和先导区,打造引领、示范作用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之城。
9、上海临港新片区“生命蓝湾”生命科技产业园规模初现
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生命蓝湾”生命科技产业园对照临港新片区“五个重要”发展定位,对标美国波士顿生命科技城、圣地亚哥金三角精准医疗产业区等国际顶级生命科技产业聚集地,规划面积4.5平方公里。据悉,“生命蓝湾”生命科技产业园是上海市5个生物医药特色园区中,可供系统性规划、产业发展所需资源供给性最强的园区,园区聚焦4个一级产业细分领域,12个二级产业和33个细分的切入环节,主要包括精准诊断、精准药物、精准手术及健康服务及外延四个组成部分。
10、三年冲刺千亿级!上海这个区发力新基建和在线经济,全球首款智能充电桩进社区
中午时分,位于杨浦区长阳创谷A栋旁的人工智能街区内,15个蓝白色的智能充电桩前座无虚席,许多出租车司机排着队把车开到这里充电,然后匆匆赶去吃午饭。这是迄今全球首个集光储、充、检一体的智能微网管理云平台示范站,其开发者为长阳创谷企业上海快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像这样新能源充电桩,未来将逐步进入杨浦区的园区、社区、医院和街道。8月5日,上海杨浦区发布《杨浦区积极发力数字新基建培育在线新经济打造发展新高地的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力争到2022年打造一个“在线新经济生态园”,落地十个市级新基建示范引领项目,引进百家企业,推动在线经济相关产业冲刺千亿级规模,实现万家企业上云。在这份涵盖11个重点领域的计划中,实施智能化终端基础设施建设是其中重要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