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位于上海市黄浦江东岸,面积121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52.84万人。1990年4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宣布开发开放上海浦东。28年来,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的浦东,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和“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新目标开启新征程。浦东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力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努力把浦东建设成为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品牌的核心承载区,勇当新时代全国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标杆。
2005年6月21日,国务院批准浦东进行全国首个综合配套改革试点。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成立,按照国务院批准的总体方案,着力推进投资、贸易、金融、事中事后等领域的制度创新。自贸试验区建设4年多来,以建设开放度最高的自由贸易园区为目标,把制度创新作为核心任务,把防范风险作为重要底线,在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投资贸易制度体系、深化金融开放创新、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激发了市场创新活力。自贸试验区累计总结了100多项制度创新成果,分领域、分层次在全国进行了复制推广。
改革浦东
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不断提高。落实2017版外商投资负面清单,深化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试点。发布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负面清单指引,自由贸易账户拓展到全市科技创新企业。国际贸易“单一窗口”3.0版上线运行,仓储物流企业货物状态分类监管实现常态化运作。
政府治理能力显著提升。深化证照分离改革,首批试点经验向全国复制推广。试点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管理,实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一企一证”改革。创新网上自主申报等企业名称登记改革措施。实施“三全工程”,区级104项企业市场准入事项实现“全网通办”,全部188项个人社区事务实现“全区通办”,政府政务信息“全域共享”取得阶段性成果。全力推进“一网通办”政务服务,做到一网受理、只跑一次、一次办成。“六个双”综合监管机制实现监管部门全覆盖。
“一带一路”桥头堡建设加快步伐。建成7个国别(地区)商品中心。“一带一路”技术贸易措施企业服务中心挂牌成立。完善自贸试验区境外投资服务平台功能,自贸试验区企业境外直接投资中方投资额累计达到605亿美元。
功能拓展与产业升级协同推进。保税区、陆家嘴、世博、张江、金桥等片区积极培育发展新动能,央企总部、全球资产管理机构、国际性贸易平台等加快集聚,新增扩大开放项目400个、累计达到2390个。
开放浦东
实体经济加快转型。落实上海市巩固提升实体经济能级“50条”,加快推进中芯国际、华力二期等项目建设。加快培育创新型和成长性企业,新增上市企业16家。
金融、航运、贸易核心功能持续提升。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上海总部、中债金融估值中心、中债担保品业务中心落户,香港与内地债券市场互联互通合作正式上线,持牌类金融机构新增38家、累计超过1000家。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有序进行,浦东新区金融综合监管服务平台试运行。上海国际海事亚洲技术合作中心等重点航运机构落户,全球最大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在洋山开港运行。以外高桥港和洋山港为主的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连续八年位居世界第一,浦东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7000万人次。外贸进出口增速达到近六年来最好水平。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模式、新业态加快成长,迪士尼拉动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长1个百分点左右,成为推动经济增长新动力。
创新浦东
张江科学城建设规划落地实施。启动首轮“五个一批”73个重点项目,全力保障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推进上海光源二期、活细胞成像平台等大科学设施建设,张江实验室成立运行。
临港主体承载区加快建设。12英寸大硅片、上飞飞机装备等重大产业项目竣工投产。上海临港人工智能产业基地揭牌成立。设立集成电路装备材料、智能制造产业引导基金。
人才创新举措取得突破。出台提高海外人才通行和工作便利度的九条措施,成立浦东新区海外人才局。颁发全国首张自贸试验区管委会推荐的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首张本科学历外国留学生工作许可证。
“双自联动”持续深化。张江跨境科创监管服务中心试运营,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参与企业不断扩大,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启动试点。设立中国(浦东)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全区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1711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55件,经认定的孵化器和众创空间达到134家。
活力浦东
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7%、达到9651.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903.7亿元。实到外资达到78.3亿美元。
经济结构持续优化。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别约为25.1%和74.7%。第二产业增速快于第三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0.9%。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工业投资实现较快增长,对房地产业依赖程度逐步下降。
改革创新成效明显。自贸试验区累计新设企业超过5万家,实到外资占全区比重约90%。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3.7%,外资研发中心累计达到227家,C919国产大型客机全面试飞。
社会民生稳步改善。全年民生投入约563亿元,占新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到44.8%。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6万元,比上年增长8.9%,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
和谐浦东
重大工程惠及城乡。黄浦江东岸22公里实现贯通开放。轨交9号线三期通车试运营,S3高速公路先期实施段建成通车。张家浜、三林楔形绿地开工建设。
“两个美丽”积极推进。缤纷社区建设在5个街道试点实施,一批点亮城市的微景观陆续推出。新场镇获评全国特色小镇,祝桥星火村、老港大河村获评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川沙等镇启动特色民宿试点。
民生福祉稳步改善。新增就业岗位13.6万个。新增养老床位1200张、长者照护之家7家、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5家。新开工和筹措各类保障房192.2万平方米、竣工107.9万平方米,完成7838户在外过渡居民回搬。
社会事业水平持续提升。成功复评全国文明城区,上图东馆、上博东馆、世博文化公园等一批重大文化设施开工。设立新区宣传文化发展基金和文化创意(影视)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新开办中小幼学校16所,学区化、集团化办学覆盖近70%公办义务教育学校,规范教育培训市场,公办中小学体育设施实现100%向社区开放。启动家庭医生诊所试点,成立妇产科医联体,推进外高桥医联体建设,通过国家卫生区复审。第七人民医院和东方医院改扩建等项目推进建设。
城市生态更加优化。新增公园面积20.68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36.7%,滨江森林公园二期、张家浜楔形绿地等一批重点生态工程启动实施。完成黄浦江东岸22公里公共空间贯通,公共空间功能提升,积极打造最美东岸、艺术东岸和幸福东岸。
城市综合管理切实加强。组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构建问题发现及时、处置快速有力、指挥调度统一的城市管理新格局。持续开展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大整治,道路交通事故起数同比下降30.9%。
社会治理创新不断深化。出台“统筹核心发展权和下沉区域管理权的意见”。构建“家门口”服务体系,建成830个“家门口”服务站,覆盖2/3村居。完成住宅小区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完成1100万平方米老旧小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133万平方米旧住房修缮改造。
高品质浦东
今后五年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左右,人均生产总值迈过3万美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经济保持同步增长;外贸进出口占全市比重保持在60%左右;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1/3,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4%;森林覆盖率达到18%,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完成"十三五目标并继续下降。具体来说,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取得更大突破,率先形成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努力做到开放度最高、便利化最优。科创中心核心功能区形成基本框架,创新要素高度集聚,创新体系更加健全,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重大科学设施进一步集聚,张江科学城创新功能和城市功能相互促进、更加凸显,临港主体承载区功能充分发挥。基本建成核心功能区“四个中心”,金融市场体系和机构体系更加健全,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能力有效提升,高端航运服务功能不断强化,贸易结构持续优化,全球资源配置能力进一步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全面提高,民生投入保持与财政支出同步增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与经济同步增长,基本公共服务持续改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持续完善,宜居宜业宜游环境更加优化。”
(以上数据截至2017年底,仅供参考)